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持续衰减,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如何维持高日活,挖掘新用户,打造自己的流量池成为了互联网面临的难题之一。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,我们目之所及的平台都在追求流量。一时间,卖产品的,卖知识的,卖短视频的,八仙过海各显神通,但如果仅仅把目光聚焦在那个数字上,未免就抓错重点了。没有好的产品,没有创新、稀缺价值或原创干货的平台又如何能凝集和留住用户?与其计较流量的数字变化不如把重心放在培养流量池上。流量和流量池的思维模式在逻辑有什么区别?
简单来说,流量的思维就是关注“通过平台获取用户,用户转化,对用户进行变现”的层面,而在变现之后面临的就是源源不断地用户离开。
流量池的思维则是“平台获取用户后,通过用户运营转化、留存和裂变来获取更多的用户”,重心在保持用户活跃、提高用户复购率,打造自循环体系的自有流量池。如果说流量更重视的是前端获取多少用户,那么流量池强调的则是如何运营用户进行裂变,利用存量用户发展更多新的增量用户。
和流量池密不可分的就是深度链接(MobLink)。也可以认为深度链接是实现流量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。参考MobService的深度链接SDK(MobLink),通过深度链接可以实现从Web界面到APP的直接跳转,Web内的任何内容都可以通过点击将用户带到APP的相应页面。
比如用户A分享了一个bilibili的视频链接给用户B,点击以后用户B会进入网页,在网页上点击“打开”选择在APP内观看的话会直接跳转到视频在B站APP内的界面,不用用户自己再次搜索。这种分享行为一键直达的场景应用非常丰富,无论是音乐、视频还是新闻、购物,都能够省去很多流程,大大提高分享的用户体验。而深度链接(MobLink)在分享中的应用也仅仅只是它无数应用场景中的一种。
而对于打造流量池,深度链接(MobLink)另一个十分关键的优势就是可以追溯新用户来源。通过MobLink运营和开发者可以通过后台追踪到新安装(或新注册)用户的来源,比如好友关系、营销渠道、自有来源等,以此可以更客观更直观的评估渠道质量,更加有效地进行渠道推广,省去不必要的无效尝试。
流量池本身更看重运营,而提高运营效率又涉及到很多方面,比如社交平台选择,内容运营推广、活动运营推广、渠道引流等等。在已有用户的基础上不断裂变扩散,做更精细化的运营才是让“流量池”这个池子变成一个循环的越来越大的活水。MobLink做的就是给用户最好的跳转体验,帮开发者和运营者挑选出最好的渠道、提供最高效的操作平台。借用移动互联网下的社交关系,更合理的利用社交裂变实现用户的主动分享。